计算结果 | {{result.summ.currTime}}
月份 |
每月税前工资 |
税前工资累计 |
每月社保个人 |
社保个人累计 |
每月专项附加扣除 |
专项附加扣除累计 |
每月免征额 |
免征额累计 |
累计已缴税款 |
累计应缴税款 |
单月应缴个税 |
单月税后收入 |
应纳税所得额累计 |
整体适用税率 |
速算扣除数 |
{{item.month}} |
{{item.salaryPreTax}}元/月 |
{{item.salaryPreTaxTotal}}元 |
{{item.insure}}元/月 |
{{item.totalInsure}}元 |
{{item.zxfjkc}}元/月 |
{{item.totalZXFJKC}}元 |
5000元/月 |
{{item.totalMianZE}}元 |
{{item.totalPaidTaxYet}}元 |
{{item.totalTaxDuty}}元 |
{{item.taxDutyCurrMonth}}元 |
{{item.salaryPostTax}}元 |
{{item.ynssde}}元 |
{{item.taxRate}} |
{{item.quickDeduct}}元 |
合 |
{{result.summ.totalSalaryPreTax}}元 |
{{result.summ.totalInsure}}元 |
{{result.summ.totalZXFJKC}}元 |
60000元 |
{{result.summ.totalYNS}}元 |
{{result.summ.totalSalaryPostTax}}元 |
{{result.summ.totalYNSSDE}}元 |
{{result.summ.rateOverAll}}/年 |
- |
鼠标放到表格会有计算公式提示哦!
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与速算扣除数(综合所得适用)
等级 |
适用税率 |
速算扣除数 |
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|
拆分您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({{result.summ.totalYNSSDE}}元),计算对应个税(总纳税{{result.summ.totalYNS}}元) |
{{index + 1}} |
{{step.rateDesc}} |
{{step.quickDeduct}} |
{{step.text}} |
{{step.myLocate}} |
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
您的个税总结
- 您的年薪为税前:{{result.summ.totalSalaryPreTax}}元,税后:{{result.summ.totalSalaryPostTax}}元,落袋:{{result.summ.luoDai}}
- 您的年度个人所得税:{{result.summ.totalYNS}}元
- 您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:{{result.summ.totalYNSSDE}}元
- 您的年度综合税率:{{result.summ.rateOverAll}}
-
为什么年度综合税率:{{result.summ.rateOverAll}}与落袋:{{result.summ.luoDai}}之和不为100%?
- 年度综合税率:{{result.summ.rateOverAll}}的计算分母是年度应纳税所得额:{{result.summ.totalYNSSDE}}元
- 落袋:{{result.summ.luoDai}}的计算分母是税前:{{result.summ.totalSalaryPreTax}}元
其他建议
学习理解
-
-
(抠字眼)两个基本概念,适用税率或速算扣除数
,如果你想用它们两个任何一个来计算
当月单月应缴税款
,很遗憾,你的出发点一开始就错了。它们的直接用途都是用来计算
当月累计应缴税款;
-
举例来讲您的第12月份的薪资的当月累计应缴税款
的两种算法就为(第12月份的应纳税所得额为:{{result.summ.totalYNSSDE}}元):
-
适用税率方式:
{{result.december.expression.totalTaxDuty.inRate}};
-
速算扣除数方式:
{{result.december.expression.totalTaxDuty.inQuick}};
- 如果您想看其他月份的具体数字的计算方式,请鼠标移动到结果表格的相应单元格即可;
-
应纳税所得额才是所得税的计税依据(不论年度还是月度),任何时候脱离
应纳税所得额谈计算方法都是试图创建空中楼阁;
当月单月应缴税款
-
每月的当月单月应缴税款
最终不是“乘除法”算出来的,而是“加减法”出来的,即:
当月累计应缴税款 -
当月累计已缴税款 =
当月单月应缴税款;
-
举例来讲您的
第12月份的薪资的
单月当月应缴税款的算法就为:
{{result.december.expression.taxCurrPeriod}};
- 如果想求证其他月份的数据,还是请将鼠标移动到结果表格的单元格中去;
年度薪资及税率(结合您的实际数据)
-
三项年度计税前扣除(合计{{result.summ.totalKouChu}}元),构成部分为:
- 计税前扣除1(众生平等):任何人的固定扣除年度免征额{{result.summ.totalMianZE}}元;
- 计税前扣除2(您的):年度社保个人部分共缴纳{{result.summ.totalInsure}}元;
- 计税前扣除3(您的):年度专项附加扣除共{{result.summ.totalZXFJKC}}元;
-
您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(合计{{result.summ.totalYNSSDE}}元)
虽然您的年薪是税前{{result.summ.totalSalaryPreTax}}元,但国家对您的真正的课税金额基础为应纳税所得额{{result.summ.totalYNSSDE}}元;
计算方式为:税前{{result.summ.totalSalaryPreTax}}元 - (三项计税前扣除总额){{result.summ.totalKouChu}}元 = (应纳税所得额){{result.summ.totalYNSSDE}}元;
年度综合税率也是针对您的应纳税所得额{{result.summ.totalYNSSDE}}元为分母来计算的,不是针对您的税前年薪{{result.summ.totalSalaryPreTax}}元为分母的(尽管很多人都习惯这样);
-
您的年度税率(综合{{result.summ.rateOverAll}}/年)
计算方式为:(年度纳税总额){{result.summ.totalYNS}}元 / (年度应纳税所得额){{result.summ.totalYNSSDE}}元 = {{result.summ.rateOverAll}} /年;
最后
- 本站旨在提供一个学习、探讨、交流的平台,欢迎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,本站中所有的计算器的计算结果仅供参考&学习讲解之用,本站对此结果的准确性不承担任何责任,实际数额以银行/保险公司/国家相关机构确认的结果为准;
- 众生平等自从汇算清缴机制推出以后,单纯的计算某一个月的个人所得税其实并非最终结果,因为下一年针对本年的工资收入的汇算清缴会重新计算一次,国家会针对每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的总额进行多退少补,做到国家层面的全民公平;
- 众生平等每人的月薪均享受5000元的免征额,无论他的月薪多少(3000元/月 或 30000元/月 或 300000元/月)均是如此;
- 众生平等那么(根据上一条)每人的年度免征额即为5000 x 12 = 60000元,如果某人的税前年薪低于60000元,则他一定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;
-
举例:如果张三的2021年1月份的月薪为
60000元(您没有看错),是的,
6万元的月薪(您羡慕吗?),而如果2021年的2~12月份他的薪资为
0元(只持续了1月份而已,还羡慕吗?)。那么,张三的2021年1月份的当月月度个税会在
2500元左右(视其社保和专项扣除费用有所不同,最终当月月度个税会相比
2500元上下浮动,此处为举例简单就取数值2500元)。但是到了2022年1-3月份张三做针对2021年的
汇算清缴的时候,个人所得税App会将
2500元的扣除金额退回给张三,那么张三2021年度最终个人所得税缴纳为
0元(合法的!!);
-
- (又抠字眼)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方式使用的是免征额,而非起征点,真实的情况是,很多盆友混着在用;
-
免征额:亦称免税点。税法规定课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。无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,免征额的部分都不征税,仅就其余部分征税;
- (不抬杠举例)张三的工资5000元/月,免征额5000元/月,那么将针对0元征税;(说人话,就是不征税)
- (不抬杠举例)张三的工资5001元/月,免征额5000元/月,那么将针对5001-5000=1元征税;(也还好,并不痛,对不对?)
-
起征点: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,是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,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,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全部课税对象纳税;
- (不抬杠举例)张三的工资5000元/月,起征点5000元/月,那么将针对0元征税;(说人话,还是不征税)
- (不抬杠举例)张三的工资5001元/月,起征点5000元/月,那么将针对5001元进行征税;(血亏有没有?!)